我想从学习、科研、课外活动、任职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大学规划:
学习:
学习永远是第一位。
先说说习惯,在高中我们都养成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是因为放松,在大学就会把好习惯变成了坏习惯。
平时学习的重要性体现在大学后半期。如果大三准备考研,那么从大一起学好基础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毕业工作,学习的专业知识就会成为以后工作的核心。除此之外,学习成绩是评奖学金的重要参考,这部分的比重会达到至少70%,所以学习还是重中之重。
科研:
科研可以分为很多种,一类是学术性的科研,一类是应用型的科研,有些科研是为了一个项目成果,也就是论文和专利,有些科研是为了参加各类比赛。举例来说,挑战杯分为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大赛,两个比赛间隔一年,前者是以科研的项目成果为主,论文和专利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而后者重在展示,体现的是科研项目的市场价值。
做科研除了比赛拿奖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接触到专业最前沿的技术和发展趋势,这样可以充分了解专业的前景和自己的兴趣所在,更能深入理解专业课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通过科研可以发现专业的范围很广,涉及的方面也远多于印刷和包装,例如高分子材料,印刷微电子,图像和色彩处理等,都有我们的发展空间。
“科研需要密切的团队合作才能实现,一个高效的科研团队,除了一个能组织大家工作的负责的队长之外,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作用,而只有每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出来,团队才能顺利的长久的发展下去,这其中需要任劳任怨的同学,需要专业技术很强的同学,需要口才极佳的同学,需要做PPT很在行的同学和需要能调节团队气氛的同学等等。”这是当时参加全国挑战杯的时候,时任校团委副书记文云冬说的一段话。
所以其实每个人在团队里面都有着不同的贡献,最重要的还是大家都有一颗为了团队荣誉而奋斗的团队精神,互相合作,相信这样的经历会对以后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课外活动:
在大学平时会有很多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类活动,大家可以凭自己兴趣参与。参与社团不在多,在精,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社团,毕竟精力有限,平时的课业负担和比赛任职可能很忙,如果活动参加很多,很可能会混淆主次,失去一些机会。
当然除了社团之外,一些体育和文艺活动如果在不牵涉非常大的精力的前提下多多参与,未尝不是好事,可以让大家从更多的方面了解自己,建立自己的自信,大学校园不再是由学习成绩决定自己是否闪光的地方,这里有每个人展示自己的舞台,找到自己的舞台,勇敢地表现自己吧!
任职:
学校有各类大型社团和学生会,院系也有自己的学生会,在那里可以接触到更多个性的同学,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老师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在那里学会为人处世。这些都会成为以后珍贵的回忆,而与此同时自己锻炼的责任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更是会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结:
也许一开始充满了迷茫,充满了无数未知,也许在努力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艰难险阻,可是只要坚持下去,不改初衷,吸取教训,虚心求教,最终等到黎明来临,就会看到那一缕最美的阳光!
【校友简介】白迪,印刷与包装系2013届印刷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2013年从母校毕业后,进入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攻读包装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目前已获包装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将于今年8月在美攻读影像科学专业博士。
(作者:白迪 责任编辑:方萍)